EN
2012
四月七日

法相莊嚴–饒宗頤佛教藝術展

leaflet_front2.jpg
中國和日本是一衣帶水的鄰邦。兩國的文化交流源遠流長,涵蓋了藝術、宗教、學術諸領域。中日文化交流在隋唐時曾達到高峰:日本的遣唐使和鑑真和尚的赴日弘法傳戒,至今仍為佳話;而奈良的唐招提寺和正倉院珍藏,則是最好的實物見証。

二零一零年十二月及二零一一年十二月,日本京都的銀閣寺兩次相繼組織了「東山文化交流團」來香港進行示範交流,受到了熱烈的歡迎,也引起了極大的迴響。交流團的藝術大師曾指出:東山文化中的茶道、花道、香道、以至書道,其實是在唐代時由中國傳去日本的,繼而在日本發揚光大,並逐漸發展出日本的本土特色。我還記得饒宗頤教授多年前講過的一番話:日本傳入了不少中國的傳統文化和學術思想;以「敬」為例,日本不但接受了「敬」的思想,還進而發展成為做事十分認真的敬業精神,後來昇華成為對工作(包括工業生產)質量的嚴格要求。

承蒙銀閣寺的邀請,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同人於二零一二年四月大地回春、櫻花盛開的日子裡回訪了銀閣寺,由饒宗頤教授親臨主禮,並展出了畫冊內的各幀饒教授佛教畫作,由鄧偉雄博士作專題演講介紹。

在歷史上,中日文化交流的高峰期 --- 隋唐時代 --- 亦是中國佛教發展的高峰期。「隋唐八宗」之中,有不少中國佛教的宗派傳入了日本,並不斷繁衍。時至今日,仍有不少日本佛教界人士來華參訪祖庭。近年來,中國(包括了海峽兩岸及港澳)的佛教逐漸走向一個全面復興期,正朝着人間佛教的方向邁進。這和饒宗頤教授所講的「中國文藝復興」亦頗為吻合,大致相輔相成。文藝復興包括了文化藝術各領域,也包括了佛教文化藝術,因為它早已成為中國文化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份。誠如饒教授所言:不懂佛教,就很難真正懂得中國文化。欣見中日兩國之間的佛教文化交流一直不斷,並歷久而瀰新。日本在敦煌學的研究及敦煌藝術的保護方面都曾作出過極為重要的貢獻,而中國內地的敦煌學研究近年亦人才輩出,十分蓬勃。在樊錦詩院長及一代代敦煌人的辛勤努力下,在海內外有心人的共同支持下,敦煌藝術的保護近年亦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成績。凡此種種,都有利於中日兩國之間佛教文化交流合作的未來發展和不斷深化。

今次的京都之行,我們特別感恩銀閣寺及諸位東山文化大師的盛情邀請及款待;感恩李倩琦醫生、陳德奇先生等各位大德的精心安排和導引;同時更感謝香港大學徐立之校長、饒宗頤學術館之友各位會長、香港中文大學沈祖堯校長、文化界友好的親臨指導,成就盛舉;同人等無量感恩。

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館長
李焯芬

二零一二年三月